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, 是实验室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重要命题。
实验中心以“大学科、开拓创新、全面开放、集约式与信息化”为实验教学理念,准确地进行实验室建设定位,明确地确 定实验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,全方位地建立应用创新实验教育平台,系统地构建实验教学体系,为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大学科理念:实验中心利用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优势,依托学校生命科学院、体育学院与医学院三个“大生命科学”平台的1个国家级、2个省级重点学科与2个实验中心、18个研究室,以及体育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、体育教学、运动训练与社会体育学四个“大体育科学”平台的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、1个体育学一级硕士点、1个二级博士点、2个省部级专业培训与重点研究基地的支撑,实现资源共享、 学科交融、纵横贯通、点面结合的大学科优势,高效率、高层次地搭建实验教学与创新实验教育平台。如实验中心利用生命科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“蛋白质化学与发育生物学实验室”建立的蛋白质 组学研究技术平台,构建创新实验项目,获得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(本科生2万元、研究生1万元)资助,在全国体育科学领域中率先开展运动蛋白质组学研究。
开拓创新理念: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、研究与验证的基本手段与途径。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应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教育场,因此“开拓创新”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可持续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生命线。 根据生命科学知识性强、技术方法先进,以及体育学知识实践性强、实用性高的特点,将“应用创新”确定为实验中心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理念与特色。实验中心以“三性实验”作为载体,注重过程教育,引导 大学生走向创新研究领域,进行自主选题、自主设计与自主实施。实验中心立足于创建实验室建设的学科应用特色,创建先进实验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特色,创建实验设计的应用特色,在不同人群运动健康、竞技运动 与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领域中进行应用创新研究。实验中心在学生与国民体质健康、运动心脏、低氧训练、肌肉生理与中药运动补剂等方面开展了各种创新性研究,近3年已获得6项国家级、1项省级、45项校级和11项 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,以及34项国家、省部级教师的科研课题。
全面开放理念: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既是实现实验室资源的社会共享,提高国家对实验室投资的成本效益,也是利用社会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层次,提升实验室地位,促进实验室建设可 持续发展的需要。实验中心从1997年开始,面向院内外、校内外的本科生、研究生与体育科研工作者全面开放,并开设校选实验课程“运动健康处方的设计与评价”以增大开放的力度,使之 成为“面向创新人才培养,面向科技创新,服务于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”的实训与创新研究基地。实验中心实行“五统一”管理与运行模式,即“实验教学统一规划、实验人员统一调配、 实验经费统一使用、仪器设备统一购置与实验场地统一安排”,以切实保障实验中心的全面开放;在实验中心完成的创新与科研实验项目,均建立《创新/科研实验项目信息管理卡》,并配备 项目管理人(实验室专职人员),通过“服务、使用与评价”保障实验中心的开放质量与效果。如北京体育大学唐辉与宋刚、上海体育学院郑澜与周志宏等博士生论文实验均在本实验中心完 成。
集约式理念:将各专业中具有集成性和交融性的实验进行高度整合,构建了具有“立体交叉式”框架结构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,以及具有“应用创新” 内涵特色的三个“应用创新教育”平台。将原有的17门实验课程经过整合重组为“两类课程、三个模块与四个层次”,“两类课程”指课程结构分“基础与应用实验课程”两类,“三个模块” 指按照教学对象设置的“公共必修、专业限选与校选实验课程”三个课程模块,“四个层次”指实验项目按“基础、综合、设计与创新”四个层次构建。体育学院四个本科专业统一开设四门 公共必修实验课程,专业限选实验课程仅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修学。
信息化理念:实验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与手段,开发、建设实验中心网站。在实验中心网站构建了开放预约动态显示、实验技术在线培训、实验知识的在 线学习与测试、实验教学与创新研究交流平台、教学资源与中心信息发布等信息化系统,实现了实验教学、教学管理、创新研究教育与实验中心对外交流的网络化、系统化与现代化。